1、中国水利行业发展背景
水利工程是为防治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它的核心作用包括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保护,并具备推动经济发展等多重效益。
近年来我国平均降水量波动极大,2020年我国平均降水量超过700mm,达到706.5mm,为近年来最高,2023年以来我国平均降水量连续两年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平均降水量达到697.7mm,接近2020年水平。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利建设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我国不仅降水量波动巨大,极端气候出现的概率也在大幅增长,我国近年来不断推动城市化,城市人口大幅增长,但是极端天气的出现,使得部分城市遭遇洪涝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政府愈发重视城市防洪涝水利工程建设。以下为近年来我国重大洪涝灾害:
2020年以来国内重大洪涝灾害情况
根据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资料,2024年,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5344.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09人,紧急转移安置254.4万人次,倒塌房屋5.8万间,损坏房屋37.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630.4亿元。
2、中国水利建设投资额连续三年创新高
正是由于洪涝灾害每年都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根据2025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2024年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水利投资已连续三年创出新高。
具体到各地方政府,各省水利投资额可以分为四大梯队,具体如下:
2024年中国重点省市水利投资规模(部分)
由此可见,我国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尤其是近三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将水利工程作为重点项目,每年提供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市场。
3、政府提前布局“海绵城市”,加快地下管网建设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从政府层面首次对地下管网建设提出中长期的整体规划,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2015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其中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为重点,科学推进一批重大引调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大江大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重点河段河势控制,构建重要江河绿色生态廊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推进国家骨干网建设;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设,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
2020 年以来部分管网建设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