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供水管网普查,旨在及时准确地绘制、整理管线信息,建立GIS系统,实时展示管网监测数据,进而提高管网综合管理及养护水平,加快管网故障处理响应速度,实现管网管理模式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供水管理信息化中涉及的信息数据来源广泛,GIS技术是处理多源海量空间数据的新兴技术。在由传统供水向现代化供水转变过程中,GIS技术将以其独具特色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服务功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推进供水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供水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截至目前,已完成:
PE管4公里;铸铁管34公里;PVC管11公里;球墨铸铁管66公里;总管线长度约115公里;阀门井2032个;水表井679个;消防栓512个;闸阀1003个;蝶阀609个;球阀302个。
通过普查及时发现排除漏水等隐患20余处。下一步,公司将全面建立供水管网GIS系统。
供水管网GIS系统可以实现:
01应急抢险指挥调度
GIS的空间分析、网络分析还可应用在管网事故抢修决策方面。当管网发生泄漏等突发事故后需要及时处理或抢修时,结合APP在快速定位到故障点后,分析故障影响范围,为其提出关阀停水方案,报告停水的影响范围和受影响的用户,并发出相应的通知。
02固定资产数据管理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冗杂、繁琐且不精准,通过GIS系统能够高效管理固定资产,如:总管网长度、材质、管径、表井、阀门、消防栓、管网分布等数据电子化管理,并能生成各种统计和查询表格,实现精细化管理。
与此同时,采用GIS系统,并维持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能够不断更新地形和管线数据,保持数据的现势性,为企业决策奠定基础。
03运行管网管理
将GIS系统与巡检系统相结合,可以帮助运维人员了解所管辖范围内的管线情况;可以精准定位特定的管线、闸井;也可跟踪巡检人员巡检路线,确保管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04提高工作效率
结合APP的应用,实时查看管网信息,进行导航定位,快速抢修,落实工作,让现场人员进行核对拍照,完成后给出反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通过后台终端给巡检人员派发任务,进行远程指挥;通过实时的监控找出隐患点,防范于未然。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