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际管网展览会官方网站!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关于做好北京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建议

建议人:北京测绘学会 杨伯钢  陶迎春

城市地下管网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管道等多种类型,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2013年9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以国务院的名义就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发文,具有标志性意义。201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

近年来,北京市地下管线安全事故频发,已受到各级领导、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2013年5月31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就北京的城市管网现状进行了多方调查、采访,评论指出:“即便在北京,这个每年都要投入巨资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找不到一张完整的地下管网图纸”“管网不清,城何以宁”“知道自己有病,就当抓紧治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此外,2013年11月22日发生在青岛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的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再一次敲响了管线安全管理“消除隐患、防患未然”的警钟。

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安全运行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其中最基础、最必要的工作就是要摸清家底。截止到2013年,全国已有约3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作为特大城市,北京市管线密集度高、老旧破损管线多,地下情况十分复杂,但是至今未开展过全市范围的地下管线普查,亟需通过一次大型的普查工作来保证“还清老账”,通过建立更新机制来保证“不欠新账”。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首次将2015年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列为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目标任务。2014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职责分工方案》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在2015年12月前,由北京市规划设计委员会组织开展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工作,并做好普查验收和档案移交等工作。

北京市地下管线建设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中期就建设有较完整的明暗结合的排水系统。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水、排水、燃气和集中供热管线系统。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以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北京市地下管线建设随着城市发展迅速跟进。根据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的最新统计,2014年北京市地下管线数量已超过15万公里。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要完成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合适的策略。北京市曾于1964年、1976年、1986年三次组织地下管线普查大会战,自1999年以来建立并持续更新着全市综合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库,延庆、密云、房山、平谷、大兴等新城区也陆续开展了普查工作。根据以往的普查经验和对北京市地下管线情况的了解,对做好北京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提出如下三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多方收集已有资料

据调研,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市已经有近30年没有开展过全市大规模的普查工作,而这30年正是北京市地下管线大发展的阶段。近几年,中心城区的主要权属单位通过自己的管线探测公司积累了大量数据,部分区县(西城、朝阳、顺义、大兴、怀柔、密云、延庆)也陆续开展了地下管线信息普查。应当说,北京市已有相当不错的数据基础,但是太分散,需要集中收集以供后期普查核实。由于收集资料涉及部门、单位众多,建议在开展普查时,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办公室,并委派专人负责联系各部门、各单位,收集已有地下管线数据。

2.建立合理可行的普查指标体系

一方面,要根据后期管理需求,确定普查范围和对象,如普查范围除城市道路外还应包括居民小区等;另一方面,要根据时间、经费的限制,合理制定指标,如在已有的历史资料上,地下管线只有平面位置,高程、埋深缺失较多,为保证普查进度,建议对已有资料和未有资料的管线区别处理。

3.成立专门机构、专门负责地下管线数据的管理与更新

2014年北京市科协开展的一项调研表明,“数据基础不好”是北京市地下管线主要管理部门的一项共识,“数据分散、谁都有、谁都不全”是困扰当前地下管线管理的一项顽疾。

目前,天津、南京、昆明、广州等城市均成立了专门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机构,负责地下管线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更新、维护和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议在规划部门下成立专门的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管理机构,管理普查数据,并对普查后的数据进行长期维护和更新,为全市地下管线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统一的管理平台和良好的信息服务。

(建议提出时间: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