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际管网展览会官方网站!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

智慧水务行业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目前,我国共有660多个城市,2,500多个县城和30,000多个行政建制镇,每个城镇基本上都拥有给水排水系统,但大部分水务公司没有使用智慧水务管理系统,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的各个环节,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这一产业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前景。


      【智能水务概念】智慧水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特联网、无线网络和软硬件,聚合各类水务信息,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服务,实现全面、可感知的绿色智能水务。


      【智能水务发展的必然性及意义】从目前中国社会经济与水务领域情况来看,大部分水务公司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整体规划不到位、信息孤岛、业务孤岛成为包袱、业务间相互隔离沟通存在障碍。


       自来水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目前不少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上普遍较为陈旧,生产、运营和管理都过于粗犷化、经验化,缺乏基本的科学依据和详实的数据支撑,这导致了盲目的管网改扩建、不合理的生产调度、过高的能量和资源消耗、不经济的供水成本,同时也给自来水的安全生产和配给埋下了隐患,造成了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供水能力、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当前我国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600多个城市供水管网的平均漏损率超过15%,在中西部缺水城市甚至超过45%,城市水网中漏损水量的经济价值高达200亿元以上。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水务安全事故频发,让智慧水务成为了发展必然。


        智慧水务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说建立更好的付费方式、更高效的客户服务、更好的资产管理、更全面的质量控制以及水资源管理。可为水务管理部门规范化管理、节能降耗、减员增效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水务公司的经济效益。智慧水务云服务解决了国内水务公司管理普遍存在整体规划不到位、信息孤岛、业务孤岛、产销差居高、经营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为全面提升水务管理水平,保证供水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技术基础。


       【发展带动产业技术变革】从发展角度来看,智慧水务给整个水行业带来的技术变革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智能水表利用物联网的广域覆盖、海量连接、低功耗、高安全性,有效解决了传统机械水表存在的计量数据不够准确、无法实时传输等问题;其次,更精准的计量监控可减少贸易纠纷,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与民生服务质量,提高水务企业的品牌形象;第三,智能水表可实现在线高频次传输水量数据,大大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我们以城市管网发展带动来进行一个梳理与分析,城市给水管网承担着为城市输送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有城市规模的日渐扩大,对城市给水管网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从上述数据我们看到,全国排水管道长率不断增长,这为智能水务信息化与规模化管理提供了较好的运作空间。从前瞻产业研究相关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底,我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配置各类服务器5474套,其中:内网服务器1413套、外网服务器4061套;配备各类联网计算机91384台,其中:内网19253台、外网72131台。省级以上水利部门数据库已存储的各类结构化数据总量985037GB,非结构化数据总量661097GB。全国已配置水利卫星小站1008个,其他卫星设施4275套,便携式卫星小站46套,无线宽带接入终端2487个,集群通信终端7160个。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可接受各类水利信息采集点181161处,其中自动采集点144693处。这充分说明发展需求带动技术变革与信息化推进的轨迹非常明显,预计未来智能水务管理的潜力依然较为广阔。


       总体而言,近年来无论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还是上市及其他企业投资进入,这一领域的发展体现了一个较具潜力的市场。新兴技术和智能工业的不断融合,水务管理想要获得长足提升和发展,确保居民用水安全,解决城市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及农业节水等问题的诉求和矛盾,全面应用新科技和互联网思维是当前能源管理部门促进和带动能源管理现代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信研究认为,未来管网漏损管理,管网资产评估以及管网运营优化、自来水深度处理、水质监测、智能水表、智能农业节水以及智慧水务平台等一系列技术将不断深化,进而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特别声明】本报告由河南和信证券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资质,本报告为行业分析报告,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