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讯  “路面建了挖、挖了又建,影响居民交通出行”“今天修下水道,明天铺管网,建好没多久又要开挖”……城市快速发展,一些改造施工反反复复,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扰。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迎来修订,这一困扰杭州市民多年的"顽疾"即将迎来转机。

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线种类日益增多、管线总量十分庞大、布局愈发复杂,如何编织好地下这张“网”?《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案)》”)为这道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杭州方案"。日前,《条例(修订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杭州市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条例(修订草案)》涵盖规划、建设、管线保护、运营维护、智慧化管理等内容,建立全市域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既保障地下管线的有序建设,又对地下管网日常运行安全进行规范,对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有重要意义。

管线施工告别“各自为政”,新规推行“多线并进”新模式

为解决道路频繁开挖"顽疾",《条例(修订草案)》一方面要求结合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制定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确保各类管线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避免重复开挖。另一方面建立管线修缮计划制度,要求有关部门依据城市道路修缮年度计划,组织部门和管线产权单位共同编制城市地下管线修缮年度计划,实现“一次开挖、多线并进”。

“施工红线”不可越!新规为地下管线加装“防护罩”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随之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因施工造成地下管线损坏从而引起燃气泄漏、断网断水断电的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有序运行带来严重威胁。《条例(修订草案)》新增“管线保护”“运营维护”两个专章,要求建设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必须查明地下管线现状,明确建设单位对既有管线的安全监护义务,细化管线产权单位日常维护职责,从而降低野蛮施工风险,守护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管线住“公寓”、管理更智能,新规明确"入廊令"!

作为现代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重要形式,综合管廊如同“地下收纳盒”,将多种管线集中敷设、统一管理,便于日常检修和维护。目前,综合管廊已成为城市地下管线发展的重要方向,全市已建成综合管廊121.3565公里,在建综合管廊42.281公里。到2035年,规划建设综合管廊260.1公里。《条例(修订草案)》对城市新区和城市建成区的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提出要求,明确新建管线“应入廊尽入廊”,并对综合管廊运营、有偿使用机制作了规定。通过立法手段,助力全市综合管廊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给城市装“数字透视眼”,新规赋能智慧管线建设

《条例(修订草案)》要求建设全市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多部门协同管理;规定管线产权单位建立专业数据库并按要求共享数据;规定管线迁改、新查明管线和废弃管线数据应及时更新。通过建立全市统一数据管理系统和规范数据管理,构建城市“生命线”数字孪生场景,赋能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构建审批协同新机制,新规破解现实难题

针对实践中凸显的结建工程“办证难”困局,《条例(修订草案)》创设审批协同机制,在道路等主体建设工程立项环节、规划许可环节、施工许可环节都要求相关部门明确管线工程建设内容,支持通过相关申报材料办理施工许可证,以实现对管线建设工程的全程监管。这一环环相扣的制度设计,彻底打通审批“梗阻”,为结建工程纳入规范化、常态化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地面道路纵横交错,地下管线编织成网,这张不断延伸的地下“生命线”,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支撑着城市的蓬勃发展,见证着杭城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随着《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当看不见的地下工程遇上看得见的法治护航,杭州正书写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2025第十二届中国(成都)国际管网展览会将于11月26-28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作为一场集展示、交流、合作于一体的行业盛会,成都管网展将为全行业带来新的商机和合作机会。届时,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确保您参展、参会、参观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获得满意的体验和收获。

让我们一同开启管网领域的新征程,共同谱写成功的商业篇章!期待您的莅临!活动咨询与报名方式:联系电话:徐斌: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