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城市地下管网和综合管廊更新改造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它系统地为全省地下管网的“体检”、“治病”和“长期健康管理”提供了标准化的技术方案。
01 明确改造对象与评估标准 导则首要的贡献是清晰地界定了什么是需要优先更新的“老化管道”,并建立了科学的评估体系,解决了“改什么”和“先改谁”的问题。 1. 老旧管道的界定:导则详细列出了各类老旧管道的标准。例如,供水管道中的水泥管、石棉管和无内衬的灰口铸铁管;排水管道中的平口混凝土管、素混凝土管,以及不论使用年限的陶土管、瓦管等;燃气管道中的全部灰口铸铁管等。这不仅包括了超期服役的管道,也涵盖了无论使用年限、但本身材质落后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管道。 2. 量化评估与分级:导则建立了量化评估体系,通过设置多个评估维度(如缺陷情况、所处区域重要性、事故历史等)并计算“管道老化指数”,将设施划分为不同老化等级,对应“符合安全要求”、“限期改造”、“立即改造”等处置策略,为制定改造计划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02 规范前期调查与检测 导则强调改造工作必须建立在充分的数据基础上,为此规范了前期调查与检测流程。 1. 全面调查:要求更新改造前必须开展全面的资料调查,涵盖规划建设(如竣工图、GIS数据)、运行状况(如腐蚀、泄漏情况)和维护养护(如事故记录)三大类信息,以全面掌握管道状况。 2. 专业检测:导则明确了检测条件与内容,建议由专业第三方机构完成,确保问题识别的客观与准确。 03 推崇科学施工与智慧运维 在改造实施和后期管理方面,导则突出了“最小干扰”和“长效管理”的先进理念。 1. 鼓励非开挖技术:导则明确提出,地下管网改造应优先选择对交通、环境和居民生活影响小的方案,鼓励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同时要求,同一区域不同管线施工应协调同步,力求“一次开挖,同步施工”,从技术和管理层面根治“马路拉链”问题。 2. 全生命周期管理:导则要求更新改造完成后,必须建立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并推广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对地下管网全生命周期的监测与管控,确保改造的长期效果。 04 强调系统规划与可持续理念 纵观全文,导则体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的系统性思维转变。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